赵海英教授:数字智能时代下的文化计算研究

首页标题    5G学习    赵海英教授:数字智能时代下的文化计算研究

赵海英教授:数字智能时代下的文化计算研究

 

    5月13日晚20:00,5G学院第一期第8堂直播课准时开课,移动媒体与文化计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赵海英作客直播间讲座,她讲课的题目是《数字智能时代下的文化计算研究进展与实践》

 

 

    赵海英教授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一是文化计算的缘起;二是文化计算的方法体系;三是文化计算的研究内容;四是文化计算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中实践;五是文化计算研究探索性进展;六是文化计算研究趋势与思考。

 

 

    文化计算是利用社会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人文、历史等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实现文化内容挖掘传播、推动数字人文研究,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技术手段。赵海英教授介绍了北京邮电大学在文化计算领域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文化基因的概念,此概念已经被百度收录并在学术领域引起强烈反响。赵海英教授具体介绍了文化基因可量化、可传承、有文化内涵的三个特性。

 

 

    在讲到文化计算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时,赵海英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求,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需要细节,更需要线条。矢量化、数据融合与可视化、人工智能创作、深度学习、VR、AR等技术的应用都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谈到文化计算的发展时,赵海英指出,文化计算离不开可计算的数据支撑,离不开可溯源的数据支撑,离不开文化基因的研究支撑。

 

 

    赵海英教授课程PPT总共106页,直播课历时90多分钟,共有1300余名观众参加了学习。直播课结束后,赵海英教授和听众进行了互动。有观众问到文化计算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影响时,赵海英教授指出,产业需要工具,更需要灵魂。文化计算一方面是文产业的工具,从文化基因溯源看,文化计算更是文产业发展的灵魂。

 

 

2021年11月15日 10:59
浏览量:0
收藏